昨天跟朋友聊最近常常發生的 #metootaiwan
我只能說,最近出來爆料的,我覺得真真假假,有抹黑、有被他人炒作,企圖壓下其他同樣重要的新聞的用意。
所以看看之後,要想一下是否是真的?還是兩方都沒錯只是界線沒說清楚?
有些出來說自己是受害者,可是她離開職場後又會回頭找性騷擾者,這種事情真的看了之後要多加思考,很多時候會不會是羅生門?
朋友在廣告圈,說有一種行銷叫做「事件行銷」,雖然說直接爆出對方名字會牽扯法律上的問題,用這樣的方式做事件行銷其實不太可能(代價太大),但不能否認的確有人會誇張當時的情境,誤以為對方在性騷擾他,但說不定對方根本對他沒意思?
有時候,其實兩方都沒錯,只是界線本來就很難拿捏,而且性騷擾也不是只存在男對女,也有女對男的可能。
有時候,對方其實就是故意,那就要謹慎處理。
所以在看這種新聞之前,請多思考。
當然,若真的發生了,請第一時間 #主動保持距離、#主動且明確告知對方這樣的言語表達讓你不舒服,請不要這樣。
如果當下沒有傳達出 #明確拒絕 的意圖,那麼這樣性騷擾的控訴實在會讓對方覺得匪夷所思。
#對方(不論有意還是無意)#自然可以明裡暗裡的忽略跟沒注意到你的感覺。
千萬不要把「說出你自己感受」的責任丟給別人,千萬不要認為「你就應該要知道這樣行為讓我不舒服」、「你本來就不可以這樣對我做」、「他這樣對我,讓我對整個社會的信任崩塌」…,每個人出生環境、文化背景、家庭教育都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你的認知感。
你是你爸媽養大的,你不是整個社會共同養大的,所以本來就沒有人應該為你的「信任」負責,那是你過度單純的一廂情願。
第一次不懂、失去通報黃金時間,沒關係,畢竟我們沒有經驗,學校也沒有教有關性騷擾方面的事情,所以沒有辦法立即反應,這可以理解;事後,每個受害人的反應也不一,不是每個受害人都會情緒化。
#司法應該針對犯案者的行為來做評判標準,#而不是受害者的事後反應來懷疑整件事情的真實性。
我也不認為判斷這種事情只看受害者的反應是過度冷靜還是情緒化就選擇站邊,畢竟每個人的出身背景、家庭教育不同,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但不論當事人的反應是什麼,我們本來就應該對自己負責,這是最基本的愛自己、照顧自己身體跟心靈。
所以該舉發的還是要舉發;但切勿把我們與他人之間的認知,都視為理所當然、應該同步,而是每個人都要學著說出自己的感受,再去學習如何應對來自他人的拒絕,這就是這次 #metoo 議題的用意。
當然,有意識到有人已經對他人伸出魔爪,也請不要猶豫的大聲說出來,幫助彼此、互相保護、公開這樣的惡行以免有不明者慘遭毒手。
希望受害者可以透過這次運動,讓大家注意到性騷擾的重要性與學習層面,這是一個經由很多個人的議題所累積出來的社會議題,希望大家能多多省思、勇敢學著說出自己的感受。
不要求一舉成功,但求不斷練習。
Comments